藝術培訓班?學習音樂賞析有怎樣的意義
藝術培訓班
學習音樂賞析有怎樣的意義
音樂賞析是把音樂和人生享受聯系起來的,學習音樂賞析會讓我們對音樂有一個更高的見解,那么就讓小編我來告訴你們學習音樂賞析的意義有哪些吧?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!
學習音樂賞析對于賞析者的意義
1.有益于陶冶情操
優秀的音樂作品,無論是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,都是內容與形式、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,有著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,能夠帶給賞析者藝術造詣的升華,使其道德情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。賞析者在審美的氛圍中會不知不覺受到音樂形象的感染,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啟迪,產生樂觀向上的思想情感,剔除思想意識中不健康、不正確的成分,逐漸變得高尚起來,進而形成較高的音樂文化修養及的人格。
2.有益于提高審美能力
優秀音樂作品是人類的藝術財富、人文精髓,能夠使審美活動帶有鮮明的傾向性,引導賞析者建立正確的審美觀,消除錯誤的審美觀,從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啟迪。美的觀念是同人們的道德觀念緊密相連的,它反映著人們的世界觀,所以賞析者進行音樂賞析時,實際上是在接受一種道德觀、價值觀,其影響極為深遠。賞析者通過對音樂作品體裁、題材、形式、風格、內容思想性,作曲家創作意圖,具體的表現手法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,逐漸準確地把握住作品的音樂形象,領會作品中的人文情懷,汲取音樂藝術的精髓,養成審美鑒賞與辨別能力,從而提高審美能力。
3.有益于培育創造性思維
由于音樂語言往往帶有一定的模糊性、求異性和不確定性,總是有意無意地留下了許多空白,因而音樂賞析需要藝術想象力,讓賞析者去延伸拓展,去捉摸思考,否則便難以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世界,更不能從賞析中得其境界。音樂賞析不僅需要藝術想象力,而且也發展藝術想象力,它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藝術再創造活動,而不是被動、消極的感知。音樂賞析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、創造的過程,其間所形成的思維方式主要是為了達到對音樂作品內涵的深刻感受、體驗和創造,要借助儲存的知識和經驗,也要運用聯想、想象等思維手段,這就使賞析者的智力得到開發,思維更加靈活和敏捷,從而培育創造性思維。
學習音樂賞析的一般方法
1.多聽佳曲,感受其美
觀千劍而后識器,聽百曲方能知音。 要學會賞析音樂作品,首先必須多聽,且要選擇古今中外生命力強、感人肺腑的佳曲,感受其富有魅力的音調、恰到好處的表現手法、確切的表達內容與音樂語言、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等等。我認為,身為中國人,對我們的民族音樂、民間音樂要有深厚的感情和廣泛的了解,所以更應該多聽。多聽民族音樂,會深刻感受到祖國壯麗山河的美,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。
另外,優秀音樂作品本身都是美的,可博聞廣聽,就是要擴大聽的范圍,主動接觸不同題材、體裁、形式、風格的音樂作品,讓腦海里既有中華民族各類音樂,又有古典派、浪漫派、印象派、現代派、各時期民族樂派的印象。賞析之前可查閱相關的知識性資料作參考,對作品內容、形式及表現手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,然后再結合音響帶來的美感,便于更好地把握作品真摯的感情、嚴謹的結構和鮮明的主題。
2.啟動聯想,捕捉形象
音樂作品馳騁著豐富的想象,賞析時必須啟動聯想,捕捉音樂形象,才能充分體味音樂之美,感悟其情致和韻味。對于音樂形象,音樂界有許多不同的解釋。簡言之,音樂形象就是因為音響的啟發,使人在腦海中產生想象中的事物形態或生活圖景。如賞析歌曲《橄欖樹》的音樂,從六弦琴奏出的大段纏綿不斷的分解和弦,到長笛奏出的主題旋律,其音調多是下行的,和弦也是沉郁而柔軟的,音型卻熱情而帶祈求,又因每一樂句的句尾拖著長音,更增加了哀而不傷的問句氣氛,使人產生無限的傷感惆悵,同時伴有向往之情。這種音樂,使人聯想到月夜下游吟歌手身背六弦琴、獨自漫步彈唱的畫面。如能進一步展開聯想,就會想到臺灣同胞由于多年來不能回到祖國懷抱,以至于 葉落求歸根,夢境嘆依稀 。人們聽到此曲,便會激起濃重的鄉愁,或由草原想到大陸,或由橄欖樹想到和平,仿佛看到自己變成和平鴿,翱翔于烈烈長空,飛到和平之神的塑像前發出撕心裂肺的祈求,熱盼回到祖國懷抱??梢?,以豐富的聯想捕捉到的音樂形象,可謂勝景無限。
3.體驗情感,挖掘內涵
音樂作品不僅馳騁著豐富的想象,并且蘊涵著豐富而又強烈的情感,這是音樂較顯著的特點。音樂的內在特點就是抒發感情,音樂作品無不是為了抒情而存在的。換句話說,情感是音樂的生命、靈魂,沒有情感就沒有音樂。所以在賞析音樂作品時,要以深刻的思想體驗,感受音樂作品的情感,然后循著對音響的感知,用靈動的大腦去體悟作品的思想內容或題材范圍,進而挖掘其情感內涵。
對于有歌詞的聲樂曲,因語言本身的含義、節律、韻味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作品的思想內容,這對賞析者具有啟示作用,要體驗其感情內涵并非難事。但是對于沒有歌詞、純器樂演奏的器樂曲,要挖掘其情感內涵相對困難一些。樂曲的標題有時是內容的集中體現,幫助我們了解樂曲的大致內容,同時也可從中揣摩其情感內涵。如圣?桑的《動物狂歡節》,在傳統狂歡節中對各種動物進行描繪,它是由14首獨立短小樂曲組成的管弦樂套曲,14個小標題使人們在聽樂時,能夠按照樂曲標題的提示,在思想內容的引導下受到作品情感的熏染,從而情不自禁地陶醉于作品中,或受到感召,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。
4.深入樂理,知人論世
前文已經提到,賞析者進行音樂賞析時,實際上是在接受一種道德觀、價值觀。因為多數音樂作品所表現的內容、感情及創作意圖,總離不開作者的世界觀,所以賞析者要深入樂理,從作者思想感情的實際出發,由表及里、由此及彼地探求作品的哲理性。如唐代古琴樂譜《碣石調幽蘭》,有如下記載:孔子周游列國,終不見用,他在途中看到幽谷中沁人心脾的蘭花,于是感慨道: 蘭花是香花之王,如今卻與野草叢生,正如 賢德之士,懷才不遇,生不逢辰。 于是彈奏了《幽蘭》這首琴曲,它啟發人們自覺抵御現實中的種種誘惑,不畏強權,勇敢地伸張正義、維護真理。
對于那些無標題的音樂作品,應該怎樣賞析呢?那就要 知人論世 。 知人 就是要了解作曲家各方面的情況,一是將其作為個體的人來看待,了解其創作才情、個性氣質、藝術修養、審美志趣,甚至師承和流派;二是將其作為社會的人來看待,了解其生活經歷、政治遭遇、思想崇尚,乃至籍貫、家世和交友。 論世 就是要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,如政治上的治亂、經濟上的興衰、社會生活面貌、文藝思潮、社會風氣和風俗習慣等。如貝多芬的《命運交響曲》,是一部哲理性很深的音樂詩篇,其哲理性是貝多芬所有九部交響曲中較為杰出的一部。它反映出當時全人類共同遭遇的命運和人民要起來、要解放,社會要革新、要前進,急需尋找自由、平等、博愛的資產階級革命道路的理想。但因種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惡勢力的無情阻撓,在此社會背景下,作者創作了這首作品,認為只有與惡勢力做不屈的斗爭,才能取得較后勝利。結合貝多芬當時的個人遭遇,樂曲中有著抑郁的成分,更有希望、有斗爭、有的信念,充分揭示了作者感情深處隱藏很深的心聲,卻得到了人們廣泛的共鳴,激勵著我們以頑強的意志去爭取斗爭的勝利。對于大多數無標題音樂作品的賞析,因其寄寓著很深的哲理,只有善于 知人論世 ,才能充分領悟樂曲的情致和韻味,從而不斷提高音樂賞析的能力和水平。
看了學習音樂賞析有怎樣的意義的人還看:
楊樂火了:窖藏的聲音,唯自由與音樂不可辜負
東方衛視音樂節目《中國之星》,導師崔健走上臺,介紹他帶來的一位歌者:
我要推薦這個歌手是我的非常非常好的一個朋友,七合板樂隊的老三,楊樂!我們在一個交響樂團里工作,當時他是長笛的,我在去年年終的時候,他到我的工作室里來,彈了自己的作品,我聽了以后一驚!我說,這些歌曲都沒有人聽過么?他說沒有。我說你為什么不給別人聽?他說我跟這個社會,這個世界,沒有關系。我說,那我們還活著呢?
如果這些作品,再過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,跟著他一起入土為安了,我覺得不是他的遺憾,而是我的遺憾,或者說是這個社會的遺憾!所以我就連忽悠帶拉帶扯,我說你必須參加這個節目。結果他就一拍大腿:崔,我為你死一把。
看他站在舞臺中央的前列瞬間,我是被他身上所散發的這種“美”征服了:此一生,唯自由和音樂不可辜負,一種追求詩意的審美人生態度。
白襯衫,牛仔褲,這些年輕男孩的裝束在他身上竟如此和諧,縱然那頭發已然斑白。少年的清爽以及成熟的淡泊,在這個男人身上融合得如此自然,不自主的又想到那句話,男人較重要的,是氣質。雖然很老套的一句話,卻很真實。
聽他唱歌,發現這位老音樂人楊樂根本就不是表演唱歌,而是在安靜地低語或訴說,誠懇地和世界以及自己的靈魂對話,淡淡地聊起自己的和音樂的親密關系,是那種千帆過后的滄桑與平靜。
那么淡,卻是那般耐人尋味。
隨時間來沉淀,是那種如果泛白的咔嘰布一樣,華麗與它無關,矯情與它無關,只是淡淡的沒有任何雕飾或渲染,是怎么聽都不會乏味的一種美的享受。
這種美,我想可以代表中國的形象。海德格爾說,人應當詩意的活著。這個年代,談詩很別扭,跟周圍的環境極不和諧,這里,既不是古時候的隱逸山水,也沒有歐洲的一脈相承。貌似一直傳承下來的審美人生的概念“砰”地一下斷了,很多人不再想著提高自己的素養,取而代之的是嘩眾取寵和粗制濫造。我想,他應該是真的詩意的活著,不浮夸,不造作,只有安靜低沉的旋律,配以安靜深沉的模樣。
情那么深,情那么定,情那么濃,情那么醇,情那么透亮,情那么動人……
他似乎是歲月的禮贈,是歲月的代言人。
我想,這首歌不是用來聽的,因為它來自一個飽經滄桑靈魂的自然流淌,如陳年老酒一般,是用來品的。
喜歡他,是因為,他是中國歌壇少見的音樂與形象、修養如此統一的個體。此一生,唯自由和音樂不可辜負,一種審美情趣的活著?;蛟S這才應當是中國音樂人士應有的一個狀態。
楊樂在業內其實早已是位的音樂人,中國的長笛,口琴演奏家。他的口琴演奏出現在眾多音樂、影視作品中:如鄭鈞早年經典《赤裸裸》里一段優美的布魯斯口琴,就是楊樂吹的;老狼經典作品《來自我心》是楊樂編曲的;也曾為田震的《怕黑的女人》譜曲,只是鮮為大眾所知。
就有那么一種音樂,聽到之時不自覺的拋開配器、技法、體裁、風格。只是感受,靜靜地感受,也分不清是音樂本身干凈,還是自己的想法也隨之變得干凈了。
楊樂說:“我個人認為音樂是能夠讓人,變得安靜,變得幸福,變得快樂的,一個東西,幸虧我今生遇到了音樂……”我想說,幸虧我在電視機前遇到了你。你唱你的,我只要靜靜地在一旁聽著就好。
關注中音階梯!關注藝考!
微信掃一掃就能隨時了解學校較新動態
中音階梯官方微信號:zhongyin01
為什么音樂類考試必須考樂理
音樂綜合素質教育是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,需要學習多門綜合理論基礎,其中包括器樂考級和音樂藝考,所以就必須配套的音樂理論基礎,即音基/樂理。
現在部分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樂器專業水平,沒有意識到樂理的重要性。只單純地練習專業課水平,會導致孩子覺得學習過程比較枯燥或是對曲目一知半解,從而導致對音樂學習喪失興趣,產生排斥心理。因此學好樂理、視唱練耳等課程,無論是對提高綜合藝術素養,還是對今后專業課的提高,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樂理與其他科目的關系
樂理知識學習得好不好,將會直接影響到其他有關于音樂科目的學習。樂理知識如果學不好,會拖慢學習進度以及降低學習質量、學習效率。
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,如果只注重專業課的學習,忽略理論知識或者基礎知識的學習,長時間下去,會導致學生音樂水平停滯不前。
樂理學習需要長時間積累
樂理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,是一門并非短時間內馬上見到成績的科目。學好樂理,對于以后其他音樂科目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。
就如同建一座大樓,要把地基建好一樣。學好樂理,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,同時提高練琴效率。
樂理知識與聲樂演唱
學好樂理對于學習聲樂來說,具有一定的輔助性。
1.從小的方面來說,可以認識樂譜,更好的把握歌曲的節奏與速度,力度與情感等因素。
2.從大的方面來說,可以加深對音樂的理解,以便能更好的詮釋出音樂的內涵和風格
3.總的來說,樂理的學習還能加深音樂素養,增強對樂曲的欣賞水平。
樂理知識與器樂演奏
對于學樂器的孩子來說,音樂理論知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。只要彈琴,就會彈出和聲。有了和聲學知識,那些同時鳴響的聲音就不再是零散的、陌生的、無序的,在懂得和聲知識的大腦中,這些音符排列得很清晰、整齊、有序,懂得了和聲語言的規律,就能把和聲彈奏得更有邏輯性,更有說服力,便于記憶,有利于提高音樂表達能力。
當你能夠掌握運用充分的樂理知識去彈奏樂曲時,會發現有很多原本很困難的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。
許多學習過樂理的同學都反映,學習樂理后就覺得老師所教的彈奏曲子會簡單得多了,因為孩子已經開始會分析和總結樂曲的規律性進行練習,不再是茫然的重復性練習。這也就是為什么同樣是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,有些學三年可以達到六級的演奏水平,而有些則只停留在初級階段,為什么有些孩子越練越有興趣,而有些卻經常出現畏難情緒,較終無法理解,堅持,不得不選擇放棄。
樂理知識與藝考生
樂理知識對于藝術考生來說,是必修課。無論是通往高等學府的路上還是準備考音樂學院,樂理都將是決定命運的一塊開門磚。
學習音樂是必須要學習樂理,這是較基礎也是較基本的,基礎知識牢固了學起音樂也會更得心應手,為自己鋪好音樂道路,在音樂的道路上能夠助你走向成功!
關注中音階梯!關注藝考!
微信掃一掃就能隨時了解學校較新動態
中音階梯官方微信號:zhongyin01
唱歌的時候節奏感不好的技巧
你是不是每次唱歌都很緊張,生怕節奏不準,所以,節奏感這件事,還是要熟練!那么下面是學習啦!讓小編我來告訴你們分享一些唱歌節奏感的幾個小技巧吧?希望能對你們有幫助!
在家旁若無人的練習技巧
邊打拍子邊唱歌。
一開始可以用手或者用腳打拍子,邊打拍子邊念:1234/2234。記住歌詞是從哪個節奏(數字)進入的。像一些節奏稍微難的歌曲,很多半分音符可以靠打拍子把節奏記下來。
時間長了,常聽常唱,樂感也會也來越好、做到心中有節奏。
掌握節奏節拍的主要類型
2拍子節奏型 一直都是X X
3拍子節奏型 一直都是X X
4拍子節奏型 一直都是X X X X
4拍子和2拍子差不多,就是速度慢些,一般都用在抒情歌曲上。
可以先從慢歌,以及自己熟悉的歌練起,找到旋律節奏的感覺。唱的時候要心里始終想著下一段的節奏性是什么,而不能等聽到樂曲后才開始唱,那樣就慢了,也不能不顧以后會出現什么節拍就唱,就容易搶拍了。
通勤路上練習樂感
上下學的路上的時間也可以利用起來聽聽歌。
聽歌的時候,注意聽鼓聲。一般歌曲的鼓聲都是節奏的關鍵,從頭到尾,鼓聲的間隔保持高度一致。偶爾也會有一些停頓,不過不多。多聽鼓聲,你就會發現,人聲基本都落在鼓點上。
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在于,大部分人跟不上節奏是由于呼吸方式不對,插上耳機努力聽清原唱是怎么換氣的吧,搞清楚這個基本上你就會唱了!
唱歌跟上伴奏的方法
有時演出時,伴奏的聲音很小,話筒的聲音很大,節奏感不強的人,很難聽清鼓聲。這就需要對歌曲的節奏十分熟悉,能做到即使旁邊在放鞭炮也能準確踩到鼓點上。
練時先跟原唱一起唱,邊唱邊打拍子找感覺。
熟練后再跟伴奏唱,注意唱時一定要勻速,如果發現慢了就唱快點在后面趕上,唱快了就慢些等到該唱的地方在唱,千萬不能就一直快著或慢著下去。
找到節奏的感覺了,唱歌自然就跟上伴奏了。
看了唱歌的時候節奏感不好的技巧的人還看: